新闻中心新闻详情
华为宣称2000公里0.1毫秒时延?真相在这里
2021-04-21 | 行业资讯

就在4月19日博鳌论坛上,华为战略总裁张文林宣称,华为与紫金山实验室的合作研究成果,可以做到“相隔2000公里的距离可以做到0.1毫秒的时延,而且是确定的”。

其实,作为一个企业的新媒体运营,应当端庄稳重些。行业相关的热点,尽量少蹭;文章标题,尽量少博眼球。

但这回,实在是坐不住了。2000公里0.1毫秒时延?众所周知,光速30万公里/秒,即30公里每0.1毫秒,而报道宣称2000公里0.1毫秒时延,这传输速度比光速快70倍。难道这就是突破物理学限制,传说中对抗三体人的隐藏“面壁计划”?

然而,并非华为把自己的技术吹上天,其实是官方口误,而记者未核实后照抄,才闹了这样的笑话。当打开浏览器搜索“2000公里0.1毫秒”时,第一条是IT之家的报道标题——“实验室内可做到2千公里0.1毫秒时延抖动控制”,通过发布会原版视频(参考知乎网友@甘zy的回答),也证实了是华为方面口误。

原来,真相在这里。少两个字“抖动”,从车联网场景传输稳定性的表达直接变成了物理学的重大突破。承认了,知道真相后小编还是选择蹭热点了。但小编选择只蹭热点,拒绝成为无脑黑华为的分发节点。

这是典型的以人类为节点的信息传递加工错误,但仔细想想,更多的错误非常隐蔽。比如拿破仑的实际身高,历史记载为5尺2寸,即62法寸(一尺合12寸法寸),合170cm左右。但如果用英寸62寸,的确是157cm。而流传至今的版本是拿英寸计算的157cm!当然,有人说,这170cm也不高啊,那就再补充个真相: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,法国人的身高,平均身高165公分左右。拿破仑的身高在当时不算矮。

“三个臭裨将,顶个诸葛亮”,“裨将”被误读为“皮匠”千年之久,其中“裨将”意为副将。


这种人物轶事,错一错可能影响不大,但对关键信息,保持批判性思维以及信息渠道可靠性非常必要,最鲜明的是融资金额,货币单位是人民币还是美元,相差数倍,参考意义完全不同。

笑话都是可以严肃思考的,作为一个严格依赖互联网的新时代人类,我们是不是应该懂一点网络传输的常识,比如,“时延”、“抖动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?

有必要补充下时延的定义,即数据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传输所需要的时间。(参考电子工业出版社-《计算机网络(第7版)》-谢希仁,严谨的称呼是时延),而“时延抖动”,更应该描述为时延的不确定性,通俗地理解:同一队列的数据的传输时延,理想情况下应该一致,但因为传输协议、网络状况的问题,实际可能会不一致,到达的排序会被打乱,比如晚出发的数据在20ms后早早到达,早出发的数据却在500ms后“迟到”。甚至有些数据走着走着就“迷路”了,没能到达(这称之为丢包)。

曾经的“图文”互联网,对传输稳定性要求并不高。如今,对于传输稳定性和传输质量,要求上了好几个台阶,比如实时视频会议,王者荣耀、“吃鸡”等多人实时互动类游戏,还有对时延和“抖动控制”要求更严苛的物联网场景。

而“时延”、“抖动”等问题解决方案的差别,将直接导致实时互动场景下的用户体验鸿沟。

云上曲率的全球实时数据传输服务(Livedata RTM),为超1亿海外用户提供流畅互动体验,在应对网络抖动、千万级高并发带来的卡顿、丢包、高延时问题时,具备如下技术方案与策略:

  • 千万级高并发处理能力

    核心技术专家,拥有千万级高并发项目经验。云上曲率RTM已在SLG游戏等典型多人实时互动场景落地并稳定运行超过6年,峰值消息达到千万每秒,日均消息量千亿级。

  • 就近接入

   通过智能DNS调度算法,为数据传输规划出更优路线。同时全球范围内部署服务器集群,保证用户在物理距离上实现就近接入,减少光速带来的物理传输延迟。

  • 动态路由

   支持动态增加节点,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洲际网络传输故障,系统将自动规划传输路线,并在故障之后自动恢复。

  • 丢包数据重新传输

   对于“迷路”数据无法到达终点的情况,通过重新传输策略提高数据传输的完整性。

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与策略,Livedata RTM已做到全球消息传输延迟平均100ms内,轻松应对千万级高并发等复杂状况,稳稳扎根社交泛娱乐领域,同时在物联网等超大数据并发场景具备较大技术优势。

好消息是,云上曲率RTM,以及实时翻译、内容审核、语音识别等配套增值服务,免费试用通道目前限时开放,感兴趣的开发者可前往官网注册+创建企业后使用(官网链接:https://www.ilivedata.com),期待云上曲率成为你的产品与全球用户之间的连接桥梁。


微信公众号
更多资讯干货
敬请关注:
云上曲率公众号
Telephone consultation:
13820629335
Wechat
Contact sales